配资炒股利息
在沂山的脚下,坐落着一个有着红色革命传统的秀丽山村——北草山亭村。在解放战争年代,该村是远近闻名的支前模范村,这里有一位“山东红嫂”——张鹏英。
张鹏英,1920年出生在上寺院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很小年纪就参加村里的革命活动。嫁到北草山亭村后,她更加积极靠拢党组织,被推举担任了北草山亭村识字班班长。她积极组织带领村里的妇女学习文化知识、参加革命活动,受到群众的拥戴。1944年初,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在这一年,沂山一带率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开辟建立解放区的战斗中,张鹏英动员本村32名青壮年上前线抬担架、运弹药、押俘虏,组织发动村里妇女做军鞋、筹军粮,为解放军送饭、护理伤病员,为支援前线作出贡献。
1944年秋天,北草山亭村党支部接到通知,县委点名要张鹏英去九山参加全县支前动员和表彰大会。但从北草山亭到九山有几十里崎岖不平的山路,那时临朐县还没有全部解放,路上还要通过国民党反动派的敌占区和封锁线。村党支部召开了专门会议,决定派一名民兵专程护送张鹏英,让张鹏英骑着小毛驴,装扮成走娘家的样子。路上,几次遇到国民党军队哨卡的盘问,张鹏英沉着冷静,对答如流,顺利闯过了好几道关卡,按时到达会议所在地——九山区周家庄村。
在会上,她因支前工作成绩突出,被县委授予“临朐支前模范”荣誉称号,戴上了大红花。时任临朐县委书记高奋在会上下达了新的支前任务,特别要求已经成为解放区的村庄的党组织和妇女组织,要带好头,多筹粮、多做军鞋,支援前线的八路军。会议间隙,高奋书记还特地接见了张鹏英,握着她的手称赞她和北草山亭人是好样的。张鹏英表示,回去以后,她要和乡亲们坚决完成县委交给的任务,做更多的军鞋支援前线。
县里的会议一结束,张鹏英一刻不停歇地往回赶,回到村立即向党支部作汇报,研究落实县委下达的任务。她提出,采取分工到户和群众自报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分配任务,同时建议记录“军鞋账”,定期公布军鞋制作进度,记录下每家每户的贡献成果。她的建议落实下去后,全村72户人家争先恐后认领做军鞋的任务近千双。
任务分配到户,全村迅速掀起了赶做军鞋的热潮。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近千双军鞋的制作任务,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是原材料严重不足。上级配发的布料不及全村军鞋任务需求的一半。张鹏英和支部成员就发动群众翻箱倒柜,自己想办法找布料、麻线等,解决短缺的原材料,宁愿自家人不做新衣新鞋,也首先保证做军鞋的用料。张鹏英忍痛割爱,将自己结婚时的嫁衣拿出来做军鞋,在她的带动下,有的村民把给娃娃做“百岁服”的衣料也献了出来。要按时完成制作军鞋的任务,必须挑灯夜战。但那时煤油极其短缺,张鹏英就把群众组织起来,几个妇女共用一盏油灯,既节省了煤油,大家在一起学唱革命歌曲、讲故事、拉家常,还减少了打瞌睡。村里专门安排老会计林效师记录“军鞋账”,每一笔都用毛笔记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张鹏英还从村里选了三个做军鞋的好手,在纳鞋底、搓麻线、上鞋底等环节进行检查验收。在赶做军鞋的那些日子里,北草山亭村到处是不分昼夜、飞针走线的动人场面,最终全村超额完成了做鞋任务。
1986年,张鹏英老人将“军鞋账”交给了临朐县档案馆。“军鞋账”先后参加过全国党史资料展和山东省特藏档案展览,2015年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是当时发现的全国唯一一份反映沂蒙革命老区农民踊跃支前做军鞋的珍贵档案。
1992年3月,张鹏英被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同年被授予“山东红嫂”荣誉称号,成为临朐县首位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革命前辈。
(李元俊、刘传党整理,中共临朐县委党校供稿)
红色齐鲁·声动中国网络音频节目《故事里的沂蒙》
联合录制: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沂蒙干部学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配资炒股利息
富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