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勃勃原本出身于铁弗匈奴部族,这个部族在十六国时期活动在朔方一带,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套南岸配资炒股利息,与阴山相邻。
公元391年,铁弗匈奴首领刘卫辰,也就是赫连勃勃的父亲,被逐渐强大的北魏击败并身亡。战败后,北魏铁骑攻下了铁弗匈奴的根据地代来城,并俘虏刘氏家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深知“斩草除根”的道理,下令将刘卫辰的家族几乎全部处死。 幸运的是,十一岁的刘勃勃(当时尚未改姓赫连)逃过一劫,投奔到曾经依附铁弗匈奴的鲜卑族薛干部。拓跋珪得知此事后,立刻派人要求交出刘勃勃,但他最终还是逃脱,命运得以延续。 关于刘勃勃的逃亡,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薛干部首领太悉伏出于义气拒绝交人,另一种说是他抵挡不住北魏压力,但刘勃勃被手下秘密送走。不论真相如何,刘勃勃都幸存了下来,而太悉伏的部族则惨遭北魏屠灭。 刘勃勃后来投靠前秦将领没奕于。因其天资出众、气度不凡,再加上自幼成长环境优越,十一岁便已身材高大、气宇轩昂,没奕于十分器重他,甚至把女儿嫁给了他。自此,刘勃勃的人生进入了新的阶段。 公元392年,他随没奕于转投后秦。后秦皇帝姚兴对这位少年英雄极为赏识,任命他为将军,并常与他彻夜讨论政事。赫连勃勃善于谋略,很快赢得姚兴的信赖,地位甚至超越了许多老臣。 随着后秦疆域扩大,朔方地区成为难题。姚兴认为赫连勃勃与北魏有世仇,不易被收买,于是任命他镇守朔方。公元402年,赫连勃勃被授予安北将军、五原公之职,统领多部族,终于在故土重掌兵权。 在复杂的局势中,赫连勃勃逐渐崛起。407年,他脱离后秦,自立为王,建立“夏国”,并自称大单于。随后,他多次击败后秦,扩张势力,十余年间歼敌数万,收降大批部众,夏国逐渐强盛。 公元413年,他开始营建都城统万城,寓意“统一天下”。同时,他改姓为“赫连”,以彰显血统。 随着后秦衰落,东晋北伐,局势剧变。417年,赫连勃勃趁机夺取长安,次年正式称帝,夏国迎来鼎盛。 然而,赫连勃勃并没有选择定都长安,而是回到了统万城。这一决定被认为限制了夏国的格局。他之所以坚持,主要有三点原因: 1. 夏国实力有限,若据守长安将成为多方攻击目标; 2. 北魏始终是宿敌,他担心长安太远而老巢暴露; 3. 夏国尚未完成由游牧到农耕的经济转型,难以长期支撑大都会。 尽管如此,他依然眷恋长安。420年,他在统万城修建“冲天台”,只为登高遥望那座曾令他魂牵梦萦的古都。 赫连勃勃的一生,从流亡少年到枭雄帝王,既是十六国乱世英雄辈出的缩影,也是乱世中命运起伏的真实写照。 发布于:天津市富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